中国什么时候开始不能上外网?

5/5 - (1 vote)

中国自199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互联网审查,称为“防火长城”(Great Firewall),这使得访问外网变得受限。从2000年代初起,许多国际网站和服务逐渐被封锁,至今这种状况仍在持续。

中国互联网审查的起源

互联网在中国的早期政策

  • 初期开放与快速发展:自1994年中国正式全面接入互联网以来,互联网迅速发展,政府最初较少干预互联网内容。然而,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增长,政府逐渐意识到其潜在的社会、政治影响。
  • 逐步加强监管:到了1997年,中国政府开始实施更加系统的互联网管理策略,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管理办法,这些政策框架为后续更严格的审查措施奠定了基础。
  • 内容审查和管理:政府设立了专门的监管机构来负责互联网内容的审查工作,确保网络信息的传播不会威胁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包括对敏感话题的监控和干预,以及对网络言论的严格控制。

防火长城的建立与实施

  • 技术实施的开始:1998年,中国政府启动了名为“金盾工程”的国家信息安全项目,该项目的一部分就是后来被称为“防火长城”的互联网审查和监控系统。
  • 系统化的封锁机制:防火长城利用高级过滤和阻断技术,能够阻止用户访问外国网站、过滤网页内容,以及监控和分析过境数据。这一系统使得政府能够有效地封锁外来信息,限制国内外的自由信息流通。
  • 持续的强化与更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全球信息化的深入,中国政府不断升级和完善防火长城的技术,以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这包括增加新的监控点、升级过滤技术和扩展审查范围,以确保控制效果与时俱进。

关键时间点:中国如何逐步封锁外网

2000年代的重要封锁事件

  • 2000年封锁外国新闻网站:中国在2000年开始封锁数个主要的国际新闻网站,如BBC中文网和CNN,以控制国内对外部信息的访问,尤其是涉及政治敏感内容的报道。
  • 2003年启动金盾工程:金盾工程(即防火长城)于2003年全面启动,标志着中国互联网审查制度的正式系统化和技术化,该系统具备了复杂的内容过滤和数据监控能力。
  • 2005年封锁维基媒体:由于内容未经审查,包括中文版在内的多个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在2005年被封锁。这一行动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互联网信息的严格控制和对自由信息流通的限制。

近年来新增的网站封锁案例

  • 2017年封锁WhatsApp:由于其端对端加密的通讯方式,WhatsApp在2017年被完全封锁,这反映了中国对于加密通讯技术控制的加强。
  • 2019年封锁多个外国媒体网站: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政策的调整,包括《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在内的多个国际新闻网站在2019年被新一轮封锁。
  • 持续对社交媒体和服务的限制:例如,中国对TikTok的国际版本(Douyin的国际版)和Clubhouse的访问限制,这些社交平台因其未经审查的信息流通和开放的讨论环境而被限制使用,表明审查制度的不断更新和适应新的社交媒体形式。

中国网络审查的法律与政策

互联网审查相关的法律框架

  •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1997年,中国政府发布了这一重要法规,这是中国首次对互联网进行全面的法律规定,要求所有通过国际出入口连接的网络必须经过政府批准,确立了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法律框架。
  •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2006年实施的条例,加强了对网络内容的版权保护,并对互联网信息的传播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规范,也被用于对网络内容进行审查和控制。
  • 《网络安全法》:2017年实施的《网络安全法》进一步强化了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责任,明确规定了网络运营者的安全保护义务和对用户数据的保护要求,为政府对互联网的控制提供了更强的法律支持。

政策的变化及其对用户的影响

  • 实名制的推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政府逐步推行网络实名制,要求用户在注册和使用互联网服务时提供真实身份信息。这一政策显著增加了用户的可追溯性,限制了匿名交流。
  • 对外国技术服务的限制:在最近的政策变化中,中国加强了对外国互联网服务和技术的限制,例如禁止外国云服务在中国的核心数据处理,以及封锁国外流行的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这直接影响了用户访问国际信息的能力。
  • 加强内容审查和监管:政府不断加强对网络内容的审查,尤其是在社会政治敏感时期,如选举或大型政治事件前后。此外,对网络直播和视频内容的审查也越来越严格,直接影响了用户的信息获取和表达自由。

如何影响了中国的互联网用户

常见的访问限制与用户的应对措施

  • 访问外国网站的限制:由于防火长城的存在,许多国外知名网站和服务如Google、Facebook、Twitter等在中国无法直接访问。这些服务包含大量信息和数据,是全球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
  • 应对措施之VPN使用:许多用户采用VPN(虚拟私人网络)等技术来绕过网络审查,访问被封锁的网站。VPN可以加密用户的网络连接,隐藏其真实的网络活动,从而突破审查的限制。
  • 使用国内替代品:对于无法通过VPN等手段访问的外国服务,中国用户通常转向国内的替代品,如使用百度代替Google搜索,微博代替Twitter,微信代替Facebook等。这些服务虽符合中国的法律和审查政策,但通常在内容自由和隐私保护方面存在限制。

翻墙行为的风险与后果

  • 法律风险:在中国,未经授权使用VPN翻墙访问互联网属于违法行为,尤其是在商业和大规模传播情况下。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罚款、警告甚至刑事处罚。
  • 网络安全风险:使用不可靠的VPN服务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例如数据泄露、恶意软件感染和其他网络攻击。一些免费或不明来源的VPN服务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安全保护,甚至可能由不良服务提供者运营,意图窃取用户信息。
  • 对个人和组织的影响:在政府和企业层面,非法翻墙行为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失去政府合同、影响企业信誉及可能的法律追究。个人用户可能会因翻墙行为受到单位的惩处或职业生涯受影响,尤其是那些在政府机构或重要行业工作的员工。

全球视角下的中国互联网封锁

国际社会对中国网络审查的看法

  • 普遍批评:国际社会普遍对中国的互联网审查持批评态度,认为这种做法侵犯了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基本人权。国际人权组织和多国政府经常将中国的网络审查作为人权记录的负面例证。
  • 经济影响考虑:商业领域特别关注中国的网络政策,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国际公司在中国的运营和市场策略。审查限制了外国企业的市场准入,同时也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 外交工具:一些情况下,中国的网络审查政策也成为国际关系中的讨论话题,尤其是在与西方国家关于互联网治理和网络自由的对话中,这影响了中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外交关系。

与其他国家网络审查政策的比较

  • 审查程度的比较:相较于其他实行严格网络审查的国家如伊朗、朝鲜和俄罗斯,中国的审查系统更为复杂和成熟,使用了更多高科技和自动化工具来实施监控和过滤。
  • 技术和方法的差异:中国的防火长城使用的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包括关键词过滤、IP封锁、DNS污染和内容审查。相比之下,其他国家可能依赖更多的人力资源进行内容审查,或者使用不同的技术策略。
  • 政治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中国的网络审查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它也深受中国特有的政治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与民主国家相比,中国政府对互联网的控制体现了其对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高度重视。

中国为什么会封锁外网?

封锁外网主要是由于中国政府希望控制信息流通,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通过限制访问国外网站,政府能够过滤不符合国家规定和政策的内容,防止潜在的政治、文化冲突以及社会动荡。

中国首次封锁外网是什么时候?

中国首次对外网进行系统性封锁是在1997年,这一年政府实施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开始对通过国际出入口的数据流进行监控和限制。

如何绕过中国的网络封锁?

绕过网络封锁的常见方法包括使用VPN(虚拟私人网络)、SSH协议以及代理服务器等技术。这些技术帮助用户创建加密连接,从而安全地访问全球互联网。然而,用户需注意这可能存在违反当地法律的风险。
滚动至顶部